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 教学科研 > 师资培训 > 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师资培训-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12-04-08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业创新团队

建设计划实施方案

序言: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实施“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职业院

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意见》,通过学习“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计划实施办法”

及“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指标评审体系”,结合学校国家示范校

烹饪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及烹饪创新团队的特点,在学校和团队的共同研讨下,编制此方案。

本方案包括“团队建设的北京与基础”、“团队建设目标与思路”、“团队建设主要内容”、“团队建设预期成果”、“团队建设经费”、“保障措施”等六个部分。建设期为2年,资金预算总额为30万元。

一、团队建设的背景与基础

(一)团队建设背景

据中国烹饪协会2011年餐饮行业调查显示,餐饮业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在100万人以上,截至目前,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2200万人。然而,近年来餐饮业人员短缺现象持续不断。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2010年一季度重点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对比分析显示,2010年一季度,餐饮业用工需求比上季度增长13.6%,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加上企业店面信息招聘的自身网络招聘及内部人员推荐等多种途径,餐饮业对人员需求增长应远大于23.5%。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近十年,北京星级饭店从309家增加到现在的近730家。由于市场规模扩大,饭店企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有的饭店烹饪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烹饪人才十分稀缺,人才已经成为制约酒店餐饮企业发展的瓶颈。此外,现在的餐饮行业与传统相比变化很大,将南北饮食、中西饮食结合起来,重视创新发展。北京餐饮市场,不仅是企业数量的增加,在就餐环境、就餐方式、企业设备等,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建立科学的饮食消费观念,不断地创出企业文化,创出菜品特色,满足不断增长的新的消费需求。行业的高速发展需要烹饪人才培养的保障,尽管职业培训的市场很大,但都是短期的、内容单一的,不如职业学校系统性的、理论实践一体的培养。从人才成长的长远需求看,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育还有很强的竞争力与潜在发展力,这也对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旅游业在2010年已占全市GDP的7%,并且总产值逐年增加。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带动了餐饮行业的人才需求。餐饮协会数据显示,北京餐饮市场热点区域集中在东、西、朝、海四城区,在50强餐饮企业(集团)中,在这四城区注册的餐饮企业达到44家,而朝阳区在50强中占15个席位,席位比例达到30%。北京市203家四、五星级酒店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54家在朝阳区。 世界500强也有许多企业做客朝阳区,这里还是外国使馆的聚集区,区域内的星级酒店仍然在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类人才。

    《北京市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朝阳区将形成现代服务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将巩固传统商贸服务业优势,大力发展新型业态,提升信息化水平,打造特色餐饮、商业品牌。配合温榆河休闲区、金盏金融服务区、城市人口聚集区的建设,人们对餐饮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为餐饮行业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区域分析

二)团队建设基础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始建于1983年,是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到2012年常营新校区建成后,将以CBD核心区为中心,形成东、西、南、北五校区的办学格局。合计占地面积90974平方米(138亩),建筑面积100857平米。开设有中餐烹饪、西餐烹饪、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等16个专业。近三年学历教育在校生平均达到4118人,各类培训年均4906人次。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科研兴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北京市现代化标志学校、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课程体系整体改革试验校、国际合作办学试点校。学校还是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等。在国际、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和相关行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良好声誉。成为展示朝阳区、北京市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窗口。

校长贺士榕现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先后获得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杰出校长、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人物、全国中小学科研兴校先进工作者;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朝阳区教育系统优秀校长、朝阳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朝阳区教育系统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受邀在首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中国教育家大会、全国职成教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等各种会议上就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主题作报告发言,介绍学校办学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多年来,学校以“建设职业教育精品学校”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学校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

烹饪专业是北京市首批现代化标志专业,历经近28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职教和餐饮业的龙头专业在国际合作、课程改革、基地建设、教师培养、高端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我校是北京市职教学会烹饪专业委员会主任校、北京市职业院校素质提高工程基地校、北京市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实操鉴定基地、北京市旅游局和中国烹协指定比赛场地、北京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中餐烹饪专业课程改革组长校。拥有23名专业教师的烹饪教师团队是北京市创新团队。

该团队的形成具有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也促使其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1983年,为满足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劲松职业高中成为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校的职业高中,烹饪专业是其骨干专业。而该团队现有20名成员中的13人是当时该专业的学生,6人为教师。1986年13名学生毕业留校任教与其他转型教师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具备发展潜力的团队。密切的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天然地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共同的理想、相同的目标增强了他们向上的动力,并成为逐步形成团结奋斗团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该团队是与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和劲松职业高中一起成长起来的,在其形成初期,由于条件差、无经验,工作基础相当薄弱,经历了艰苦的创业阶段,凝聚力不断增强,为其高水平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他们的学历水平由职业高中提高为大学本科;7名成员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都有和自己所授专业和课程相关的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8人专业技能达到高级技师、7人专业技能达到技师、高级考评员的专家级水平。中餐专业的向军、牛京刚老师和西餐专业的侯德成、郑革、陶建新、徐建祺、王跃辉老师都是中国和西餐烹饪大师、行业名师、专业领军人物。向军、牛京刚、侯德成、郑革4人都是国际烹饪联合会理事、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烹饪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裁判,都具有国内外行业和学院工作和学习的背景,在职教领域和餐饮领域都享有很高知名度。

  目前,该团队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先后进行了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学模式探索、实训基地建设和产教结合等重要工作。使该专业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北京市现代化标志专业、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烹饪专业委员会依托专业、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烹饪专业教师研修中心、北京市国际合作办学试点专业。可见经过多年的积累其工作基础越来越雄厚。由于学校与德国、英国、法国、奥地利、芬兰、澳大利亚等欧洲国家和韩国、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同类院校建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该团队全体成员均多次出国学习、培训或讲学。同时由于学校与行业企业长期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建有专业教师到企业轮训制度和行业专家顾问委员会。使得团队成员在专业技能上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化的理念;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共同协作探索出了多元选择课程模式、模块化校本教材、模拟仿真教学模式、任务式考核模式等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也标志着该团队具有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所有这些无疑都成为他们工作的巨大优势。总之,该团队特殊的形成背景会促使他们不断进取;由弱到强的工作基础会增强他们进步的信心;专家级的专业技能水平和高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学校的重视和良好的声誉均成为他们拥有的工作优势;国际合作、行业企业合作以及个人发展与共同进步相结合的合作经验将为他们长期保持对北京市同类专业的示范作用提供保证。

二、团队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国内外进修、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使团队成员在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全面提升。加大力度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聘请7名企业兼职教师,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注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团队“双师型”教师内涵,打造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教学团队,使之符合北京市创新团队指标体系要求,在全市乃至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具体目标

2012年:1.以市级课题《中职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模式研究》为载体,总结提炼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经验和成功模式,形成一批研究成果。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

         2.以全国示范校中餐烹饪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为依托,集中精力建设出全国领先水平的中餐烹饪网络课程。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在全国的影响力。

         3.实施骨干教师下企业实践计划,选派1—2名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提升团队整体的双师素养。

4.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中餐方向以《炒锅》《冷菜》教材编写为重点,西餐方向以《西餐冷菜厨房》和《西餐原料营养》教材编写为重点,提升团队的课程建设能力。

5.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引进3—4名行业专家兼职参与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6.发挥团队在承接社会各种专业培训、院校教师培训、组织各种技能比赛、为社会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方面的作用,提升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

  2013年:1.加强常营烹饪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提升团队整体的实训教学能力。

          2.继续实施骨干教师下企业实践计划,选派1—2名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提升团队整体的双师素养。       

3.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培养专业骨干教师,中餐方向以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库为重点,西餐方向以《西餐面点厨房》教材编写为重点,提升团队的课程建设能力。

4.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引进3—4名行业专家兼职参与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5.发挥团队在承接社会各种专业培训、院校教师培训、组织各种技能比赛、为社会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方面的作用,提升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设思路

1.工作思路

依托北京市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项目,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改革,通过课改,对团队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新课程的教学实施能力进行专项培养;依托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进一步探索适合烹饪专业的五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施,进行团队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依托北京市示范专业建设,构建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团队专业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提升培训;依托学校统一的教师下企业实践项目,开展有计划有步骤针对性强的教师下企业实践,提升教师的双师素养;结合国家示范校创建工作,强化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核心成员的培养,按照学校“服务社会、联合企业、提升内涵、打造精品”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以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为支撑,实现烹饪专业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2.> 基本路径

专业带头人培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突出高层次;骨干教师培养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突出个性化;青年教师培养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突出专业性;兼职教师培养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突出实效性。

三、团队建设主要内容

1.团队带头人培养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突出高层次。依托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项目,通过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资源开发、企业实践、国内外培训等途径,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扩大影响,全面提升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能力。重点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持续发展,在全市本专业中具有示范作用。

2.> 团队核心成员培养

骨干教师培养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突出个性化。在现有专任教师中,根据教师的特点与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建设为主要途径,通过专业技能、课程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实施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打造一支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教师力量,使之在中餐冷菜、面点、热菜、西餐冷菜、面点、热菜等方向发挥骨干作用。

青年教师培养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突出专业性。青年教师是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依托北京市教师下企业实践项目工程,重点培养团队中的两名青年教师,主要通过先期的企业实践让他们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提高他们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再通过参与课程改革、技能大赛等活动,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兼职教师培养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突出实效性。依托朝阳区高技能人才引进项目,加强团队兼职教师建设。聘请7名来自企业的厨师任兼职教师,参与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学业评价,指导学生实训、辅导技能大赛、管理顶岗实习等。兼职教师培养以技能提高为基础,以教学指导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系统性的专项培训和实效性的校内外教研科研活动,提升教学指导能力和组织学习活动能力。

3.> 专业建设与改革

(1)依托北京市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项目,通过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提升团队的专业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中餐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体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的课改理念,将与烹饪相应的典型职业活动内容,转化成教学内容。经过校企专家的共同建设,按课程对接企业岗位的原则,建设烹饪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水台》、《砧板》、《冷菜》、《面点》、《打荷》、《炒锅》、《上杂》7门优质核心课程。西餐烹饪以“厨房框架、菜单内涵”为特征,完成企业调研,提取典型职业活动,制定融入职业标准的课程标准,确定学做一体的教学内容,完成《西餐冷菜厨房》、《西餐面点厨房》课程的转化工作。编写配套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学业评价体系。

(2)依托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提升团队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建设中餐烹饪专业7门网络课程:热菜、面点、冷菜盘饰、冷菜制作、冷菜工艺、原料初加工、原料细加工。建设包括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实训教学视频、专业技术资料图片、教学设计、教学文件在内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使之成为教与学的平台,拓展研究的平台,技能大赛学习准备的平台、名师展示的平台、辐射全国同类专业的平台。

(3)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团队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烹饪专业实训基地通过改建、扩建,已建成16个环境高度模拟仿真的实训室:水台、砧板实训室、打荷与炒锅实训室、上杂与炒锅实训室、冷菜制作实训室、面点制作实训室、花式铁板烧实训室、多功能演示室、基础厨房实训室、热菜厨房实训室、、冷菜厨房实训室、西点厨房实训室等。团队成员在建设期内需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实训大纲严格执行实训计划,保障“职业体验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学校将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沟通,力争建设8能够承担学生工学交替、教师实践、顶岗实习等多种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团队成员将通过对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4.> 教科研与服务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科研水平

烹饪专业在未来两年,将三个市级及以上课题为抓手,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教科研水平。向军老师作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中餐烹饪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共建共享计划》课题的主持人,将率领全国10所烹饪学校骨干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并有40所学校参与共享。《北京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经过近4年的研究时间,已进入成果检验阶段,我们计划将此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从课程体系建设转向教学层面的具体研究;《中职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模式研究》将通过团队成员成长案例的形式,提出适合烹饪教师成长、成才的多元培养模式。结合课题研究,计划在2年内出版教材5部,发表论文3篇

(2)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校内实训设施,针对毕业生、餐饮企业员工开展中式烹调师、面点师、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工作;作为“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餐烹饪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在涉外服务方面,进行外宾的技能培训;走进社区,进行烹饪技能培训与展示,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各类职业培训计划每年不少于10次。鼓励名师走进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承担技术服务项目,并走进电视栏目,如《食全食美》,作为技术顾问、烹饪名厨为大众服务。《中餐烹饪专业精品网络课程》

5.团队组织建设

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主管校长教师素质工程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创新团队选拔与培养制度》,立足实际,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定期研讨、交流,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创设一切条件保障团队建设任务的完成。

积极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学术交流、调研、企业实践、技能培训、竞赛、教科研活动、观摩等活动,做到计划周密、组织有序,效果突出。力求让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6.团队文化建设

烹饪专业创新团队计划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提倡改革与创新。团队成员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专业的建设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完善课程体系,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学生高技能与高素质。做到教学目标与行业标准一直,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实现了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建设期内,团队将继续探索实施“职业体验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挂牌实训室,加强专业文化建设。

 

四、团队建设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特色)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参加人
1 《中餐烹饪专业精品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 向军
2 《中职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向军 牛京刚 马岩等
3 《中职烹饪专业双师型教师多元培养优秀案例集》 案例集 向军 牛京刚 马岩等
4 《打荷与炒锅》 校本教材 向军
5 《中餐冷菜》 校本教材 牛京刚
6 《西餐冷菜厨房》 校本教材 王跃辉
7 《西餐原料营养》 校本教材 王金萍
8 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 团队成员
9 菜品研发、技术服务成果 光盘 向军、牛京刚

五 、团队建设经费

(一)经费来源

主要来源于北京市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供的创新团队资金30万元。

(二)经费使用计划

2012年度

开支科目

经费用途

额度(万元)

资料费

购买研修书籍、课题研究相关材料

0.5

会议费

专业学术交流会、教学交流会、课题研究研讨会

5

培训费

理论及专业新技能培训;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培训

4

考证费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0.4

考察费

国内餐饮企业、学校考察、交流

4

印刷费

研究资料印刷

0.5

材料费

菜品研发

0.6

2013年度

开支科目

经费用途

额度(万元)

会议费

专业学术交流会、教学交流会、课题研究研讨会

4

培训费

理论及专业新技能培训;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培训

3

考察费

国内餐饮企业、学校考察、交流

5

印刷费

研究资料印刷

0.5

材料费

菜品研发

1

学费

提升学历

1.5

合计

30(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团结协作,责任到人;学校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定期检查,及时沟通,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与任务的完成。

(二)经费保障

学校将设立资金管理保障组,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分步骤实施,确保专款专用。创新团队建设超出费用学校将给予全力支持,保证建设目标的顺利达成。